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app2();

read2();“喔喔喔,睡觉觉,蓝蓝的天空静悄悄,睡饱了觉觉长高高。”

“小宝宝,高又高,弯弯的船儿轻轻摇,我要做个好宝宝。”

“好宝宝,快睡觉,宝宝好好睡一觉,睡好了觉觉吃糕糕。”沈希真一边踱步,一边有节奏地唱着顺口溜,哄着怀中的小娃儿睡觉。

三岁的小娃儿眼皮打盹,眼看就要睡着。沈希真趁机继续唱道,“我是一个兵,爱吃个烙油饼,不给我吃烙油饼,我就不当兵。我是一个官儿,爱吃个豆腐干儿,不给我吃豆腐干儿,我就不当官儿。”

娘亲温暖的怀抱和循环洗脑的儿歌,终于击垮了小娃儿最后的神志。沈希真看着怀里甜笑的睡颜,嘴角忍不住跟着扬起。

可下一秒,她的嘴角便又垂下了。最近倒春寒。天气冷,人们就不爱出门。人们不出门,铺子里的生意就差。生意差就算了,可偏对门的生意却好得很。真叫人不服气。

今天淅淅沥沥下了一天的雨。铺子里一个客人都没有。可对门的客人却比这雨还密,一个接一个不带断的。并且个个都是空手而入,满载而归。

那贼小子到底给这些人灌什么迷魂汤了。

沈希真轻摇着怀中的娃娃,在门口来回晃悠。她一边晃一边继续观察着对面宋记成衣铺里的动静。

门对门和她抢了半年的生意。她够大度了,是时候整治整治这个小毛贼了。

她在陶记成衣铺已经待了三年了。

三年前,也是一个雨天,她一身血污,饿倒在陶记成衣铺的门口。陶掌柜一个豆包救了她的命。

那时她还不知自己已有身孕。后来在陶掌柜一家人的悉心照料下,她顺利产下一名女婴。沈希真当即就给孩子起名叫豆包。有意义又好记,名字贱也好养活。

身子好了以后,沈希真第一时间就到铺子里帮忙照看生意。那时正逢战火,买卖不好做。铺子里的生意很不景气,还欠着一大笔债。陶掌柜一个人苦撑着铺子,养活一家大小,顺带养活着沈希真娘俩。

沈希真醒后虽失了许多的记忆,可做买卖,她仿佛天生就会。了解了成衣铺的状况之后,她和陶掌柜促膝长谈了一夜,详细说明了自己的计划。

陶掌柜十几年的买卖人,听完沈希真的话,立马便知对方是个有头脑的。他连连赞叹,并说愿意让沈希真一试。

结果这一试,不仅盘活了陶记,还让陶记一跃成为了安平县成衣行的老大。

当时沈希真高价聘请了几个手巧的绣娘,让她们按照她画的图样,做了几套成衣。成衣做好后,她叫人把成衣挂在门口,当成旗幌子。让来来往往的人都能看见。她自己也不顾女人的礼法,天天变着法儿的换着装扮到处晃。

沈希真本就貌美,再刻意打扮起来,更让人无法忽视。很快,她的名号就伴着陶记成衣铺响遍了安平县。各路乡绅太太、小姐们慕名而来,想看看这陶记是不是真如传言一般,有个神仙妃子坐镇。

一开始人们是抱着看乐子的心态来的。沈希真行事不拘一格,各种版本的传言,早把她妖魔了一百八十遍。来的人一方面想见识见识这妖女到底有多美,另一方面也是为了看笑话,以打发自己无趣的时光。

沈希真不错过每一个到访的客人,不管谁来,她都笑脸相迎,热情地拉进屋里唠半天。她从小嘴甜,见了夫人喊姐姐,见了小姐称仙女。女人们大多爱说闲话,东家长西家短。一来二去,沈希真把安平县大大小小的事儿,摸了个门儿清。

时间久了,好多人渐渐不由自主的常进来串门。不论是谁,不论贵贱,沈希真一律热情款待。慢慢地妖魔化她的人越来越少,说她贤良的人越来越多。一些老婆婆们知道她是遭了难,来投奔婶婶的寡妇后,更是开始心疼她。是以后来,串门子的人每每走时,都会顺手买些东西回去。

为了加深感情,当时只要是买了东西的客人,不管买多少,沈希真都会帮对方认真梳洗打扮一翻。她自小手巧,会梳各种各样的发髻,还会调香料。姑娘、婆子们素面朝天地来,艳光四射地走。时间一长,口口相传,沈希真和陶记的名声就这么打了出去。

口碑有了,就什么都有了。过了大半年,凭着精湛的做工、实惠的价钱和沈希真周到的为人,陶记成衣铺愣是起死回生,柳暗花明了。沈希真也为陶记扎扎实实积累了一批忠实老主顾。

一年后,沈希真帮陶家还清了债务。不到两年,成衣铺迅速开了分铺,还兼卖首饰和香料。

生意如火如荼,本来一切都好好的。可到了第三年年中,成衣铺对门的酒肆老板突然不干了。取而代之的是如今这家宋记成衣铺。

本来沈希真没把这铺子当回事儿。她见那宋记的掌柜是个毛头小子,估摸着也就二十出头,看着斯斯文文的,也不像是个买卖人。她心里发笑,八成是哪家的纨绔子弟,刚自立门户,出来练手的。开张前,也不知道打听打听市场行情。

不说她沈希真多会做买卖,就说陶记多少年的老铺子了,熟客不计其数。敢和地头蛇门对门的抢生意,不是傻蛋,就是钱多烧的。

宋记成衣铺的牌匾挂上去那天,沈希真去道了喜。她大度地祝宋记生意兴隆、财源滚滚。

哪成想还真说着了。

头一个月,宋记降价出货,用低价吸引客源。

沈希真:没什么,都是我玩儿剩的把戏。这不是长久之计,他撑不了多久。

第二个月,宋记推出新品,用时新样式吸引年轻姑娘。

沈希真:嗨,花里胡哨的,我也会。去,让咱们的绣娘再出一些新花样,不费什么事。

第三个月,宋记开始卖限量款,搞什么限量发售,先到先得,售完无补。

沈希真:我怎么没想到这招儿,这小子有点儿东西。物以稀为贵,玩儿得还挺溜。

半年之后,宋记迅速崛起,天天变着法儿的出招。今天推出一个新样式,明天搞出一个新名堂。陶记的客人短时间内大量流失。

沈希真坐不住了。这小子从哪冒出来的!难道是陶记得罪了什么人,对方弄了这么个牛头马面来报复的?

她左思右想,又和陶掌柜仔细回忆。两人想破脑袋,也没想出个仇人来。陶满恩本就是个厚道人,一直本分做买卖,从未得罪过人。

沈希真虽然把陶记发扬光大了,但也没有断了其他老板的财路。她做大陶记,并不是为了和别人抢生意,只是为了一家人的生存更有保障。她一直谨记断人财路,如杀人父母。

是以她盘活陶记后,并没有盯着本地的市场。而是把眼光转向了外地。安平县盛产丝绸,经常有各路商人来此地拿货,再倒卖去其他省份。沈希真抓住这一机会。丝绸能倒卖,成衣也可以。

她凭着自己的三寸不烂之舌,一连和几个外地商人,谈下了几桩买卖。没多久便打开了临省的销路。一时间陶记的成衣订单猛增。

销路打通后,沈希真并没有吃独食,而是联合了安平县所有成衣铺的掌柜,让大家都分了一杯羹。沈希真不仅要打响陶记的名号,还要擦亮整个安平县成衣行的招牌。把饼做大,每个人才能分的更多。

更何况光凭陶记一家铺子,也没办法短时间应付那么多订单。不如做个顺水人情。

这样,一来可以减轻陶记的压力,二来可以广结善缘。有钱一起赚,便能聚人心。人心聚,则财运旺。既赚了钱,又不失和气。这一招一出手,陶记便坐稳了安平县成衣行老大哥之位。

各位掌柜的纷纷推举沈希真当行会会长。沈希真笑言自己年纪轻、资历浅,又是个不经事的女子,受不起这等殊荣。何况这一切都是陶掌柜在背后掌舵,自己只是跑腿办事儿,实不该担此大任。


页面连接:http://www.mudanzasdelcaribe.com/read_0_tf4f10/8210fhtu10.html

镇魂小说网 番茄小说

首页 目录 +惊喜 下一页

正经小说网牛文小说网贼吧小说网镇魂小说网贼吧小说网宝书网笔趣阁5200新笔趣阁bl文库宝书网bl文库贼吧小说网贼吧小说网猪八戒小说网 宝宝起名